提交成功!
我们已收到您的反馈,感谢填写
提交失败!
检查网络是否正常,请重新提交
万里云衢坊
万里云衢坊,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(1565年),由知县汤明善建造于神路南端,二0一七年四月重建。
即墨文庙于元代始建后,初期不曾开神路。明弘治五年(1493年),邑侍郎蓝章买庙前生员王绩、居民杨和地,辟为神路。正德十五年(1521年),知县陈景重辟神路。嘉靖十年(1532年),知县张韩重修。嘉靖四十三年(1565年),知县汤明善更开神路,诸生杜从周等首倡兑地,建“万里云衢”坊。
汤明善,字汝一,江苏江阴人,举人出身。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3年)由浙江长兴县教谕调任即墨知县。到任后,他针对弊端,对县衙吏胥采取严厉的管束措施,使其不扰民,同时抑制豪强的不法行为,一时间境内肃然。当时邮传派差特别频繁,每匹马一年要耗费白银二百余两,被派到的户很多倾家荡产。汤明善请示上司,改为每十家出一家充差役,根据丈量的土地拥有情况出费用,百姓的负担因此得以减轻。对于修建一类的工程项目,如文庙、城垣、八蜡庙、旌善亭、养济院等,无论维修还是新建,所有佣工都直接给予合理报酬,普通百姓都不知道还有差役。因政绩突出,嘉靖四十五年(1567年)汤明善升浙江严州府副职,即墨百姓为其立生祠。汤明善去世后,入祀名宦祠。
万里云衢坊为三间四柱冲天式,青白石材质。题额“万里云衢”集清代书法家王垿作品经阳刻而成,意喻“期多士,际风云而由此扶摇万里”。抱鼓石上的吉祥云纹浮雕,寓意文脉连绵不断、如意长久;边门花板的石榴浮雕寓意多子多福、文士崛起;竹雕为希望士子虚心为学、壮志凌云之意。